· 角色评点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资讯-角色评点>本文

关于曲洋、刘正风以琴相交的考证

发布时间:2015.09.16 11:45 阅读次数:1491 出自:本站 <a href='/data/2001.html'>曲洋</a>、<a href='/data/1982.html'>刘正风</a>

曲洋、刘正风

  金庸说《笑傲江湖》是一部政治小说,在我看来则更是一部刻画人性的小说:门户派别并不是判定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定理,正派中满口仁义道德肚子里装的却是男盗女娼的伪君子比魔教中的真小人更可憎可怕。正派人士中打着“正邪不两立”的旗号,暗渡陈仓,消除敌对势力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主人公令狐冲也在这种压力下困惑徘徊,但小说中最早亦是最大的牺牲品则是衡山派的刘正风。

  “刘正风洗手”是小说中极为精彩的一个高潮:身份极高的衡山派高手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因在音乐上意味相投,结为莫逆。但在江湖“正邪不两立”的压力下,他选择了洗手身退,却遭到了嵩山派阻挠,最终使他全家遭灭门之灾。曾质疑刘正风为了一个魔教的朋友赔上了全家人的性命的合理性,到底是这人太过执着迂腐,还是金庸为深化主题的牵强之笔?

  以音律结为知己古来有之,曲刘二人因此倾盖相交并非异事。最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自为佐证。樵夫钟子期听到琴师俞伯牙奏琴,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金庸写曲刘二人的友谊大概也借鉴了这个典故吧!只可惜,这种高情雅致非我辈俗人能理解,书中写到:“群雄越听万料不到他和曲洋相交,竟然由于音乐”,欲待不信,又见他说得十分诚恳,实无半分作伪之态,均想江湖上奇行特立之士甚多,自来声色迷人,刘正风耽于音乐,也非异事。” 

  但刘曲之间基于对音乐爱好的交谊,是否与道德是非构成了矛盾?音乐是小事,正邪不两立是大事,因私交而忘却门派,岂非因小失大?金庸小说中不乏正邪结交的例子,《倚天屠龙记》中 iis7站长之家殷素素的结合便是众所周知的一例。张三丰对此曾说:“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那么曲洋的品行究竟如何?且听刘正风这么说:“曲大哥虽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霁月的襟怀。刘正风不但对他钦佩,抑且仰慕。”书中描写曲洋的笔墨并不多,我们能够看到他做的好事便只有仗义救令狐冲了,可当时刘正风并不知情。另外,两人交际并不多,只是以音律相交,那么刘正风所说推断的根由——由琴音知晓品行就值得我们好好考证推敲了。毕竟,阴毒狠辣是魔教中人一贯行事作风,哪怕是任大小姐,令狐冲见到众人对她极为惧怕,也曾“不由自主的连打两个寒噤,心下骇然。”

  魔教长老奏琴,正派人士吹箫,看似随意的组合却有很深的含义。琴为表现中国文人独特的儒雅风流,才情智慧的象征之一。琴为八音之首,因其表达的音质清透,被认为是古乐器中最能贯透心神的代表。嵇康就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后来更演变成为读书人对高尚心灵追求的标准,咏情借琴、明志借琴、澄心借琴,古来的文人墨客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因此琴声达意,弦音传心也是有因可循。《笑傲江湖》一书的多次描写便印证了这一道理:衡山派掌门人莫大一把胡琴奏的“潇湘夜雨”悲咽凄凉,令人难以忍泪,符合了他神出鬼没,人瘦得像个痨病鬼的特点;《学琴》一章中,绿竹翁说:“姑姑,令狐兄弟今日初学,但弹奏这首《碧霄吟》,琴中意象已比侄儿为高。琴为心声,想是因他胸襟豁达之故。”;小说末,写令狐冲和任盈盈结为百年之好的那一章名则为《曲谐》。精通乐理的后汉人士蔡邕听琴闻杀意更是以琴声知心意的著名故事:他有次到朋友家赴宴,刚到门口,听到有琴声,但声音中有杀机。经了解原来是一只螳螂在捕蝉,弹琴者看到后焦虑螳螂无法捕到鸣蝉,便不经意地在抚琴中透出杀意。而我们熟知的空城计、琴瑟和鸣的成语更是增强了刘正风仅通过琴声便知曲洋性行高洁的可信度。

  曲刘二人以琴相交可以看出二人的高情雅致。但刘正风为了曲洋,致使一家老小命丧嵩山派之手是不是太过迂腐执着呢?

  总认为人与人之间相交,假时日感情故能深厚坚固,抑或患难与共方显情真。在刘正风洗手之前,二人相见,大多时候总是琴箫相和,没有其他交际。而以左冷禅的间谍侦察工作做的如此之好来看,从曲刘二人相交到刘正风无奈洗手,两人相交时间应该不长。何以以全家性命相与?实则两人相交,贵在知心。况且两人喜爱音乐胜于自己的性命!他两人遭费彬毒手濒临死亡之际,莫大出手相救,两人却讨论起莫大的胡琴之音,令狐冲也不解:“这二人爱音乐入了魔,在这生死关头,还在研讨甚么哀而不伤,甚么风雅俗气。”魏晋人士中也有此相似例子:嵇康有一张非常名贵的琴,其友山涛曾乘醉想剖琴,嵇康以生命相威胁,才使此琴免遭大祸。喜爱音乐到了如此地步,真乃性情中人,可谓少有!

  而用“士为知己者死”更能解释刘正风搭上全家人性命的合理性。千金易求,知音难得,为报答知己万死不辞。这成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信条,深深植根于他们的血液中。而在以极其看重信义的江湖社会中,更是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重要根据,哪怕是什么原则都不讲什么坏事都能干的韦小宝也坚决不会干对不起朋友的事。最早的侠义小说《史记-游侠列传》(孔庆东《笑书神侠》这么定的)里就有聂政为报严仲子知遇之恩,把自己搞得面目全非去刺杀韩相。如此看,不能简单地说在刘正风心里,全家老小的许多条性命抵不上曲洋一条性命,而是一种“马遇伯乐而嘶,人遇知已而死”的信念。

  或许让曲洋刘正风一起死去是最好的结局,否则让他们直面世间的正邪纷争未免有些残酷,况且他们死去并无痛苦:“两人双手相握,齐声长笑,内力运处,迸断内息主脉,闭目而逝。”曲洋在临前曾说:“我和刘贤弟醉心音律,以数年之功,创制了一曲《笑傲江湖》,自信此曲之奇,千古所未有。”以前总觉得曲洋自信过了头,后来想,大概曲洋说的不是对曲子本身而言吧,或许是他死前的激愤慷慨之语,交到了刘正风这样的朋友大概人生无憾了吧!正如他所说:“今后纵然世上再有曲洋,不见得又有刘正风,有刘正风,不见得又有曲洋。就算又有曲洋、刘正风一般的人物,二人又未必生于同时,相遇结交,要两个既精音律,又精内功之人,志趣相投,修为相若,一同创制此曲,实是千难万难了。”

  最后一次二人琴箫合奏笑傲江湖曲,高山流水,琴箫合鸣,一曲悲歌在明月幽谷间久久萦回,弄弦抚箫间二人相视而笑.随着铮一声急响,琴箫声立止,毫不拖泥带水,

  “世上已有过了这一曲,你我已奏过了这一曲,人生于世,夫复何恨?”

  于心相交,以乐会友.凡人纵有百般不解,又如何?何为正邪?我自天涯狂客,拂弦弄箫,相知心灵,只有一曲“笑傲江湖”随着相视一笑,永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