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旧照上的印痕- 蒋连根(图)
发布时间:2015.10.08 08:52 阅读次数:13814 出自: 渤海早报 作者:蒋连根
今年五月,百余幅金庸在浙江的老照片首次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展出。其中,有一幅62年前金庸和同学沈德绪等人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合影,老照片下署着我的名字:蒋连根提供。
署着我的名,可拍摄者不是我,正如我在大河下游掬起一捧水,已无从确认它源自哪条山泉溪流。那是1997年9月,我与沈德绪相约,一同去探望金庸妹妹查良璇。告别时,查良璇递给我这张照片,拿回海宁翻拍后,我将原照寄回给了她。
如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年查良璇给我讲述的照片来源:1953年3月8日,查良璇结婚,3月6日,二哥查良镛(那时还没有金庸)从香港来到了杭州,和老同学、妹妹在西子湖畔拍摄了这张合影。从左至右的排列是:查良镛,怀抱婴儿的朱帼英,同学沈德绪,妹妹查良璇。背景是西湖的曲院风荷。
这幅老照片上有亲情,有友情,更有岁月的印痕。
照片中的查良璇,梳着两根大辫子,穿着棉衣厚裤,很朴素,可她正是准新娘呢,夫君是古建筑纠偏专家曹时中。少女时代的查良璇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的,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花。站在查良璇身旁的是沈德绪,他另一侧的怀抱婴儿者,是他和查良镛的资助同学朱帼英。
1936年查良镛刚进嘉兴中学念书,沈德绪跟他同班。1939年初,念高一的查良镛和同学合编了《献给投考初中者》,并赶在考试前由丽水的一家书局印刷出版。这本书搜集了当时许多中学校的招考试题,加以分析解答,同时用一种易于翻阅的方式来编辑,出版后不仅畅销浙江,还远销到江西、福建,甚至重庆等省市,主编者查良镛得到了不少稿酬,有了在抗战期间的生活费,并接济一些有困难的同学。一天,沈德绪对查良镛说:“我有一个同乡女孩叫朱帼英,从家里逃婚出来,想要读书没有钱,良镛,我俩一块儿帮助她,好吗?”放学后,沈德绪将一位含泪女孩唤到查良镛面前。查良镛安慰她:“你别哭,我和德绪会帮助你的,只要学校收下你插班,你的学费我们替你交。”这样,朱帼英成了沈德绪和查良镛的同学。
有一次,查良镛读了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真实自然、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感动了查良镛,他跟沈德绪约了朱帼英等几位同学,在暑假里到距校园9公里的一个孤岛上野营,搭起帐篷,自己埋锅做饭,生活了三天。回校不久,查良镛患了疟疾病倒了。沈德绪非常焦急,日夜陪伴照料。他向当地老农要了一个方子,拉着朱帼英等同学翻山越岭去采摘草药,煎熬后给查良镛服下,一连十多天,查良镛的病情才好转,渐渐地完全康复。
十多年以后,沈德绪成了浙江大学教授,朱帼英与一位医生结婚生子,且住在杭州。而查良镛于1948年离开杭州,随《大公报》去了香港。
照片中,查良镛孑然一身,形单影只。原来在这之前,妻子杜冶芬不告而别,回了杭州娘家。这张照片拍摄的前一天,查良镛去了杜家。杜父对他说:“阿芬已经另有陪伴人,只好对不起你了!”杜冶芬不肯见他。
照片中的背景,恰如查良镛的心境:萧条而落寞。因为是早春,西湖还是寒冷的。旧时的曲院是破败的,湖中的荷花只是些残枝败叶,浸伏在水中。这里,曾是查良镛和杜冶芬定情的地方,许多回在春雨蒙蒙中,他俩手挽手漫步游览西湖,满觉垅、柳浪闻莺,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和那有着古老传说的断桥,让他俩沉浸在初恋的幸福之中。如今,形单影只的查良镛怎么不触景哀伤呢!
1997年7月,沈德绪在海宁传授黄花梨栽培技术时遇见我,告知查良璇被查出患有癌症,我们相约去探望她。见面时,查良璇滔滔不绝,讲述了许多金庸小时候的故事,还两次拿苹果削了皮给我吃,我怎么也看不出她是个绝症病人。后来,我还去过她家一次。抗争5年后,查良璇于2002年3月离世。同年8月2日,沈德绪突发心脏病在杭州去世。因而,这张照片是谁拍摄的,也就成了一个谜,也许金庸能解开。
一月热门排行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