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神坛的金庸
发布时间:2015.09.16 12:09 阅读次数:1176 出自:本站 作者:佚名
金庸的母亲徐禄出生在海宁硖石镇徐家,是徐申如最小的堂妹。徐家是海宁的名门望族,世代经营酱园、绸庄、钱庄,到徐申如手里先后创办了缫丝、纺织、发电、电话等新兴工业,被誉为“浙江的张謇”。徐禄毕业于杭州女子学校,写得一手娟秀小楷字,还会绘画绣花,她做的绣花小鞋更是远近闻名。徐禄长得娇羞妩媚,深得徐家宠爱。
硖石与袁花两镇相距14公里。大约是在1914年腊月,徐禄在19岁那年嫁进查家,先后生下良铿、良镛、良浩、良栋、良钰五子和良秀、良璇二女。“按照当地习惯,家人叫良铿为大阿哥,良镛为小阿哥,叫良浩、良钰为大毛弟、小毛弟。查良镛是老二,幼年时聪明顽皮,深得母亲的关怀厚爱。
金庸还清楚地记得小时,“母亲和姊妹、姑嫂们爱读《红楼梦》,大家常常比赛背诵回目的诗词,赢了的可拿一粒糖。自己在旁听着,觉得婆婆妈妈的,毫无兴趣,但从母亲手中接过一粒粒糖果,自然也兴趣盎然。”
金庸的少年时代是幸福的,在母亲的殷殷关爱下,在父亲慈祥的目光中,他读书、下棋、看海潮……祖父查文清去世后,留下的《海宁查氏诗钞》雕版,堆了满满两屋子,成为他童年时期和堂兄弟们经常嬉戏追逐的去处,在雕版堆里玩耍的日子久了,居然对雕版上的诗词也能琅琅上口。
未曾谋面的表哥徐志摩
尽管徐禄只比徐志摩大一岁,却是徐志摩的姑妈。1925年,查良镛只有两岁,徐志摩接手主编著名的《晨报副镌》,出版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名声鹊起,在新诗坛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可惜天不假年,1931年11月19日,一场空难夺取了他年轻的生命,“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仿佛一诗成谶。查家送去挽联“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深表哀悼。1932年春天,一代诗人的灵柩迎回故乡海宁硖石安葬,9岁的查良镛曾跟随母亲前往吊唁,不管他幼年时是否见过这个表兄,无疑表兄才华绝世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记忆中。
“查先生的父亲是银行家,家道殷实。大诗人徐志摩是查良镛的表哥。徐的父亲是大哥,查的母亲是小妹,所以徐志摩和查先生的母亲年龄差不多,查先生并没有见过他。”
查家和徐家素有来往,早就结成了姻亲。徐志摩在日记和家信中多次提到的“蒋姑母”,即是查良镛同宗的远房姑姑查品珍,她是蒋百里的妻子、徐志摩的姻亲婶母。1900年,徐志摩在家启蒙读书,第二个塾师即是查家“澹远堂”的查桐轸,(其子查梦济以后也当过徐志摩独子徐积锴的塾师)。
徐禄嫁入赫山房查家,与“敬业堂”的查枢卿结婚,使查、徐两家亲上攀亲,结成联表。1937年日寇入侵,查良镛的母亲徐禄在逃难途中撒手人寰。等到抗战胜利,查良镛返回家乡时,舅父徐申如也已在1944年3月去世。
在杭州《东南日报》工作期间,查良镛读了徐志摩的《西湖记》和一些新诗,深为表兄的才华所倾倒。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塑造了一个出生在海宁的人物陈家洛,在儒雅的陈家洛身上,隐约可以找到徐志摩的某些影子,他的书生形象、他的翩翩风采。
离乡半个世纪,他对表兄徐志摩难以忘怀。80年代,当他获悉家乡父老为徐志摩修建新墓,十分高兴,多次致信表达感激之情。1991年他又致信嘉兴市领导,表示“吾当返乡会友,拜谒徐志摩之墓地,凭吊表兄,以表多年之思念。”
1992年12月3日,金庸一回到故乡海宁,即到硖石西山徐志摩的墓前,与夫人林乐怡双双向诗人深深地鞠躬、默哀,并献上鲜花。他缓缓地说:“我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堂姑妈,他是我的表兄。我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我教益很深。听说为他新建了墓地,早就想来凭吊,今天终于如愿。”此时离表兄“化鹤归去”已61年。
1996年11月11日,《徐志摩诞辰一百周年专辑》即将出版,他挥毫泼墨,饱醮深情地写下了“诗人徐志摩”五个字,落款是“表弟金庸敬题”。
长子查传侠自缢身亡
1976年10月,金庸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大儿子查传侠自缢身亡,时年19岁,这是他心中永远无法弥合的伤痛。他痛苦地回忆说:“我记得接到大儿子在美国过身的消息后,好灰心,好难过。但那天还要继续在报馆写社评,一面写就一面流泪,一直都很伤心,但还是要写。”之后,他亲自去美国,把儿子的骨灰捧回香港安葬。儿子的自杀也成为他信仰佛教的直接原因。几个月以后,他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说:“……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一句“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写不尽他心中无限的悲痛与伤心。1961年,他写《倚天屠龙记》时,对于“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他还没有切身的生命体验。1977年3月,当他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离查传侠自杀不过短短5个月,伤口犹新,创痛宛然,所以语含至痛。中年丧子,那是真实人生最深的不幸。
关于查传侠自杀的原因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法是与父母离婚有关。查传侠在美国读书时,得知父母要离婚,非常伤心。他曾多次尝试劝说父亲,但没能改变这个事实,父母的离婚对他的打击极为沉重,在绝望中他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香港女作家林燕妮说:“在离婚期间,查良镛和朱梅(玫)都经历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那就是爱儿在父母闹离婚时自杀逝世。”这番话可以作为旁证。
另一种说法是,金庸对这个儿子感情很深,相反,母子的关系不太好。查传侠十一、二岁时就写过一篇文章,说人生很苦,没有什么意思,先天有佛教思想。有人说应该阻止孩子这样想问题,金庸却觉得儿子是对的,人生本来就像他想的那样,他甚至夸奖儿子深刻早慧,根本没有想到儿子会因这思想断送性命。查传侠那时在美国读大学一年级,还未选科。他有一个女朋友在旧金山,他们在电话里吵了几句,他就不想活了,一冲动就选择了自杀。
1991年,金庸将《明报》卖给于品海,有人就说那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他死去的儿子。记者问及此事,金庸回答:“理性上我没这样想。但他跟我儿子同年,都属猴,相貌也的确有点像,潜意识上不知不觉有亲近的感觉?可能有。”
金庸现有两女一男,和死去的查传侠都是朱玫所生,已各自为人父母,都不从文。长女查传诗,1988年5月15日与《明报晚报》副总编辑赵国安举行婚礼,当时报纸曾刊出他们的结婚广告。次女查传讷,1987年与一个医生结婚,《明报周刊》对她们的婚礼有图文并茂的报道。1994年,金庸说过,“大女婿在商业电台,以胶在《明报晚报》任副总编辑,后来也在《明报》经济版干过”,曾和于品海在《财经日报》共事。儿子查传倜长得酷似乃父,比父亲要胖,师承以美食为本的蔡澜,据说食的品味很高,绰号“八袋弟子”,八袋指的是柴、米、没、盐、酱、醋、茶、酒,意思是要尝尽天下美食。他的嗜好就是:吃、养狗、游山玩水,最喜欢东坡肉和香口食物。遇上什么好吃的,必定回家告诉他父亲,然后与家人同去品尝,每周如此。因为金庸喜爱吃东坡肉,查传倜也吃遍香港的东坡肉,一旦找到香味四溢、入口融化的,他总要与父亲一起去吃。出身于名门书香之家,查传倜说他没有压力,他有自己享受生命的天空。他原是学会计的,现任明河出版公司副经理,协助父亲做些出版管理工作。
1994年,金庸对冷夏说:“每一个礼拜六,晚上我们都有一次家庭聚会,一起吃饭。他们三家都住在同栋大厦,跟我家住得很近的。他们三兄弟感情很好,对我也很好。我现在这个太太不是他们的母亲,但大家相处得很好。我跟我离了婚的太太也常常聚会,一起吃饭。”他对白岩松说:“作为父亲,我对儿女很宽容,可惜少于教导,我爱他们,但是好像我不太喜欢教人,所以我现在怀疑到底做教授行不行,好不好。”
一月热门排行
相关小说
书剑恩仇录
倚天屠龙记
相关人物
谢逊张翠山张三丰张无忌陈家洛首页 iis7站长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