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书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资讯-金书赏析>本文

天龙八部的佛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5.09.16 12:00 阅读次数:1283 出自:本站   金庸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虽是武侠却超越武侠,仅凭一部《天龙八部》已使得所有武侠小说望尘莫及。小说以北宋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之间的民族矛盾和江湖武林恩怨,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天龙八部”本是佛教术语,包括八种神道怪物: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都是“非人”,金庸在《天龙八部•释名》中解释说:‘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切现世人物。”

  金庸通过对世间众生的描写,将武侠小说的境界提高到了对整个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包含着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感。书中处处浸透着佛家的哲学与美学思想,它描绘了众生皆苦的世界,刻画了被贪、嗔、痴紧紧裹住的人性,然笼罩以“破孽化痴”的超越与慈悲。

  一、人生之苦

  著名文学批评家陈世骧在《陈世骧致金庸函》中将《天龙八部》的主题概括为“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此一评语可谓一语中的,再恰当不过。

  书以段誉乔峰虚竹三人为主线,编制出一张充满痛苦与无奈的俗世之网。段誉初涉江湖遇到钟灵木婉清,后来遇到令他如痴如颠的王语嫣,但由于其父段正淳的风流成性,这几个女子却都是他同父异母的妹妹,匪夷所思却又无可奈何,然而最后一切被推翻,段誉并非段正淳所生,乃是刀白凤为了报复段正淳与江湖中人人不齿的大恶人“恶贯满盈”段延庆生下的孩子,对段誉而言,人生不止是悲剧,更是笑话。乔峰是全书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他的身上背负了民族矛盾,武林恩怨,家族仇恨,身为契丹人,却在大宋成长,他的养父养母是宋人,授业恩师是宋人,兄弟朋友是宋人,然而他的仇人却也是宋人,这让他的一生都无比矛盾痛苦,心心念念要报仇,却因此亲手害了最心爱的女人阿朱,当得知父亲没死时却又知道他的养父母与恩师玄慈都被生父萧远山杀害,萧远山还逼死了义弟虚竹的父母。虚竹从小生活在少林寺,与亲生父亲玄慈尽在咫尺却互相不知,母亲是四大恶人之一的叶二娘,他是武林不齿的孽种,好不容易与亲生父母相认却在转眼间失去父母,天下令人心痛的事莫过于此。

  三人一方面是结拜兄弟,另一方面却又隐含着一层无可避免的仇敌关系——虚竹的生父是害得萧峰家破人亡的“带头人”,反过来萧峰之生父萧远山是逼死虚竹生父母的元凶;虚竹之生母叶二娘是段誉的死对头;萧峰受康敏之骗,失手打死段誉之妹阿朱,而阿朱是他在世间唯一挚爱。这种恩怨纠葛、冤孽牵连的关系让人唏嘘不已,也是《天龙八部》异常悲苦的所在。

  另外书中的人物,如慕容复,他的一生是被安排好的一生,一出生便背负了国仇家恨,一生不得解脱,最后竟至疯癫;阿朱深爱萧峰,却在得知亲生父母的同时发现生父段正淳居然是杀害萧峰的罪魁祸首,不得已代父而死,但这一切又都是马夫人的阴谋,阿朱之惨死令人动容;游坦之,亲见父亲和伯父之死,因为报仇被牵进武林恩怨之中,虽一身武功,却成为人人不齿,深爱阿紫却永远得不到,并且阿紫爱的正是他的杀父仇人萧峰。阿紫,跟阿朱一样从小被遗弃,但却没有阿朱的好命进入慕容家,小小年纪学到了丁春秋的狠心毒辣,深爱的人是她的姐夫,而他姐夫心中只有她的姐姐阿朱。又如段延庆与叶二娘,身为“四大恶人”,无恶不作,遭世人唾骂,然而亦有可怜可悲的一生,段延庆身为太子但遭逢叛乱命运多舛,叶二娘的孩子一出生就被人抢走。由陈墨先生的话来讲:

  “前代仇怨愤恨、化为现世的业报冤孽,且冤冤相报,仇仇相连,辗转反复,了无尽头,不仅祸及他人,自己亦在网中。”( 《金庸小说赏析》 )

  书中每人都活在因缘业报之中,每个人都身不由己痛苦不堪。佛家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短短十三字,组成了这苦海无边的悲剧世界,照见了为七苦所折磨的芸芸众生。

  二、“贪、嗔、痴”三毒

  金庸以“天龙八部”这一佛教名词为题,有他的深刻意蕴。书中描写的是人间的世界,然而却“到处藏着魍魉和鬼蜮”(陈世骧),实际是一个“非人”的世界,人人都是受害者,但又人人都是作恶者。佛教认为人生的种种苦难皆来源于自身的“贪、嗔、痴”,三毒周流遍布,纠缠成这一非人的世间。

  慕容复、慕容博、段延庆、鸠摩智、丁春秋、全冠清等的悲剧多在于“贪”,对权利的贪心,对武功的贪心,对名望的贪心等等。慕容复与其父慕容博贪图荣华富贵,妄图光复大燕(中亦有“痴”在);段延庆不甘心本属于自己的皇位被夺,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复仇夺位;鸠摩智本是吐蕃的高僧,因为对武功与名望的苛求,最终走火入魔,武功尽失;丁春秋本是无崖子的弟子,觊觎逍遥派武学,欺师灭祖;全冠清一心想执掌丐帮,致使的乔峰身世之密白于天下,造成了后来的一系列悲剧。

  萧远山、康敏,李秋水天山童姥等却主要在于嗔。萧远山为报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之仇不但杀完了当时所有参与雁门关之战的诸人,而且将仇恨波及无辜之人,甚至连萧峰的养父母也不放过,他对萧峰讲:

  “那乔氏夫妇冒充是你的父母,既夺了我的天伦之乐,又不跟你说明真相,那便该死。”

  雁门关一战以后,萧远山眼里不再有好人,所有的人都该死不值得同情。

  李秋水与天山童姥本是同门姐妹,却为了一个男人苦苦相斗数十年,机关算尽,最后两败俱伤而死,临死时才发现原来她们的对手从来不是对方,无崖子喜欢的,竟是李秋水的小妹。现实如此残忍,以至所有人皆可怜、可叹,而为了私利不择手段伤害别人,又都可恨之极。

  书中将“嗔”这一境界发挥到极致的当推康敏,即马大元之妻马夫人。康敏是段正淳的情妇之一,但她和其他人如甘宝宝秦红棉等不一样,她虽爱段正淳,却也恨他。因为她无法得到段完整的爱,因此想杀死他,对她而言,得不到就要毁掉。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她杀害马大元,失身白世镜、全冠清,以陷害萧峰,揭穿他的身世之谜,竟然是因为萧峰从没有看过她一眼:

  马夫人恶狠狠的道:“你难道没生眼珠子么?凭他是多出名的英雄好汉都要从头到脚的向我细细打量。有些德高望重之人,就算不敢向我正视,乘旁人不觉,总要偷偷向我瞧上几眼。只有你,只有你......哼,百花会中一千多个男人就只有你自始至终没瞧过我。你是丐帮的大头脑,天下闻名的英雄好汉。洛阳百花会中,男子汉以你居首,女子自然我为第一。你竟不向好好的瞧上几眼,我再自负美貌,又有什么用?那一千多人便再为我神魂颠倒,我心里又怎能舒服?”

  康敏的心理扭曲变态到极致,天下难寻,貌如天使却心似魔鬼。金庸先生用一面人性的镜子照射出人物丑陋不堪的灵魂。

  说到痴,段誉是代表。自从见到王语嫣第一眼,便无法自拔,而后苦苦追寻,王语嫣到哪里,他就到哪里,对她说尽好话,为她做尽好事,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然而王语嫣心中始终只有慕容复一人,而王语嫣对慕容复又何尝不是痴情太甚,万事以慕容复为中心,为他看遍的武学书籍,为他违背母命离家出走,一路追随,而慕容复心里只有他的大燕,三人形成了一稳固的“铁三角”。另外,阿紫对乔峰,游坦之对阿紫,明明得不到,却苦苦抓住不愿放手,最终付出生命,这三人也是一个“铁三角”。

  书中几乎每个人都有或贪或嗔或痴,或兼而有之的一面。金庸将人世间种种曲折离奇、光怪陆离、丑恶黑暗,人性之中的自私、凶残、极端等汇聚书中,描绘出一个既可恨又可怜的芸芸众生的世界。

  三、破孽化痴

  金庸的境界不止于刻画人性,不止于描绘一个荒诞痛苦的世界,他的境界是佛家大慈大悲的境界,因为慈悲,所以懂得人性本无善恶,各人且自为之。他不忍心众生永活于这轮回不息的冤孽之中,因此要“破孽化痴”。《天龙八部》之所以超越一般武侠小说甚至其他小说的原因在于,它描绘苦难但能超越苦难,是悲剧却又超越悲剧,“非人”的世界背后笼罩着的是无边超脱的佛法,世间万般苦,而佛确始终不曾放弃你。

  慕容博是造成萧远山和萧峰父子悲剧的根源,一切都缘于他精心策划的阴谋。可以说,萧远山的一生都毁于慕容博手中,本是不共戴天的仇人,最终两人却是“血海深恨,尽归尘土”:

  突然间只听得那老僧喝道:“咄!四手交握,内息相应,以阴济阳,以阳化阴。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消于无形!”

  萧远山和慕容博的四手本来交互握住,听那老僧一喝,不由得手掌一紧,各人体内的内息对方涌了过去,融会贯通,以有余补不足,两人脸色渐渐分别消红退青,变得苍白;又过一会,两人同时睁开眼来,相对一笑。

  萧峰和慕容复各见父亲睁眼微笑,欢慰不可名状。只见萧远山和萧峰二人携手站起,一齐在那老僧面前跪下。那老僧道:“你二人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走了一遍,心中可还有什么放不下?倘若适才就此死了,还有什么兴复大燕、报复妻仇和念头?”

  萧远山道:“弟子空在少林寺做了三十年和尚,那全是假的,没半点佛门弟子的慈心,恳请师父收录。”那老僧道:“你的杀妻之仇,不想报了?”萧远山道:“弟子生平杀人,无虑百数,倘若被我所杀之人的眷属皆来向我复仇索命,弟子虽死百次,亦自不足。”

  那老僧转向慕容博道:“你呢?”慕容博微微一笑,说道:“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那老僧哈哈一笑,道:“大彻大悟,善哉,善哉!”慕容博道:“求师父收为弟子,更加开导。”那老僧道:“你们想出家为僧,须求少林寺中的大师们剃度。我有几句话,不妨说给你们听听。”当即端坐说法。

  扫地僧是书中的真佛,他使萧远山和慕容博由死到生又由死到生走了一遭,两人才真正大彻大悟,往日仇怨尽归于尘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为复国,一为报仇,两人大半生奔波劳碌,害人害己,然最后终于了悟,为时未晚。

  鸠摩智半生都痴于功名,贪多务得,贪心错练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以至走火入魔,幸而被段誉以“北冥神功”吸取全部武功,性命得以保全,最终在枯井中省悟:“如来教导佛子,第一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世尊点化,教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鸠摩智毕竟是高僧,虽执迷数十年,终有通透明白一天。

  2005年金庸对《天龙八部》进行了一次大修,其中改动最大的是段誉与王语嫣的结局,新版中段誉为了维护父母清誉,隐瞒了自己的身世,而王语嫣对自己与段誉之事心灰意冷,一心痴于寻求长春不老的法门。后来段誉再回到无量山石洞之中,见到“神仙姐姐”的石像:

  段誉再次见到玉像,霎时之间,心中一片冰凉,登时明白:“以前我一见语嫣便为她着迷,整个心都给她绑住了,完全不能自主。人家取笑也罢,讥刺也罢,我丝毫不觉羞愧。语嫣对我不理不睬,视若无睹,我也全然不以为意。之所以如此自轻自贱,只因我把她当做了山洞中的‘神仙姊姊’,竟令我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做了一只不知羞耻的癞蛤蟆。那并不是语嫣有什么魔力迷住了我,全是我自己心生‘心魔’,迷住了自己。”

  段誉以前对王语嫣苦苦追求,到最后终于觉悟乃是“心魔”作祟,最后结局处有一段:

  众人随意纵马而行,在野外用餐,心意甚畅。放眼望去,但见绿草如茵,路旁垂柳依依,和暖的微风徐徐吹拂,当真醉人如酒,微有醺醺之意。段誉低吟:“长记绿罗裙,处处忆芳草!”钟灵道:“哥哥,你想念王姑娘么?”段誉道:“有一些,不全部是!”他心中所想,除了王语嫣外,更有太湖中的阿碧。这一望无际的绿野,恰如太湖的春水碧波、阿碧的绿色罗裙。

  无崖子爱的并不是李秋水,段誉爱的并不是王语嫣,他们爱的都是自己脑中一个虚无缥缈幻象。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萧峰是书中最具英雄色彩的人,他的死也是全书最令人动容之处。宋与辽,忠与义,最终难以两全,他无法选择,只能一死。萧峰不是佛门弟子,却有着佛门弟子的慈悲之心,扫地僧曾赞萧峰:“萧居士宅心仁厚,心系天下苍生,当真是菩萨心肠。”他的前半生,饱受“嗔怒”之心性的控制,不得超脱,造孽多端,还害死了最爱的阿朱。后来见到父亲出家,悟到了江湖人生的真相,他的死使他的生命升华到了大慈大悲的境界,不仅拯救了万民,也解脱了自己。

  六道轮回,世间万象。朗朗乾坤下鬼蜮横行,然而佛法无边,终能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