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网
金庸小说全集

金庸网 > 金庸小说全集 > 少林派论金庸

少林派论金庸

【第十剑】万法归一后,法法皆是真:剑道·禅心·诗魂

  何谓剑道?

  欲明此,必先明:何谓道?

  何谓道?

  就复杂精微博大深邃处言之,道之本性无穷无尽。

  然从简处而言,道之本性,又可一言而尽,一词而尽,乃至一字而尽。

  可一字而尽乎?

  可。

  何字可尽?

  答案不止一种。

  愿闻其详。

  道者,通也,贯通一切、畅通无阻、无所不通也;

  道者,妙也,妙到颠峰、妙到极点、妙不可言、奥妙无穷也;

  道者,如也,纵横如意、随心所欲也—故佛祖称为如来是也;

  道者,全也,无所不包、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

  道者,备也,无所不有、无所不具也;

  道者,足也,独立自足、完备具足、浑然一体也;

  道者,达也,通达万物、无所不至也;

  道者,彻也,透彻、彻底也—故得道者称大彻大悟是也;

  道者,了也,破除一切、建立一切、圆具一切、超越一切也;

  道者,尽也,穷理尽性、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十全十美也;

  道者,至也,极致、至高无上、完美无缺也;

  道者,极也,究竟至极、登峰造极、终极、最高境界也;

  道者,圆也,圆融无碍、周圆完满、天衣无缝也;

  道者,周也,包罗一切、毫无遗漏也;

  道者,悉也,广大悉备、应有尽有也;

  道者,完也,完整、完备、完善、完满、完全、完美也;

  道者,绝也,绝对、绝顶、绝无仅有、独一无二也;

  道者,遍也,遍及一切、通达无穷也;

  道者,普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

  道者,真也,真正、真谛、真如、真实、本真、返朴归真也;

  道者,化也,化境也,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也,犹如音乐中的天籁,诗中的神品也。

  何谓道?

  超越语言而默契者方为真道。何谓默契?无言而自然契合于道、本来合道是也。故易经倡“得意忘言”,诗家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宗主“不立文字”,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释迦牟尼启“说法四十九年,实无一法可说”。其实,言也好,非言也好,皆无妨,因为到得究竟境界,则无论无言、无穷言、有限言,皆一一贯通,俱为妙道矣。

  何谓剑道?

  既然道贯一切,故亦通于剑无疑也,故剑道者,乃于剑上见道,于剑上证道,于剑上达道也。

  试问:大千世界之中,穷尽一切武学境界,究竟有几剑?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青锋利剑第一剑;紫薇软剑第二剑;玄铁重剑第三剑;木剑第四剑;一切有形之剑合为一体、万剑归一第五剑,此就是独孤九剑;无形剑气第六剑,此为气剑;无形有形完全合一、剑剑归真、觉悟武学的本性第七剑,无论有形之剑还是无形之剑,说到底都是剑,具有完全相同的剑性,此为真剑,从此处开始,方可称初入剑道;超越武学、以道德和智慧化人第八剑,此乃无剑;有剑与无剑、武学与非武学平等第九剑,此乃平等剑,从此开始就破除了武学障,成为绝顶高手;本来就无所谓有剑与无剑、武学与非武学第十剑,此乃妙剑;彻底破除一切境界、彻底超越一切境界则达到究竟至极、至高无上的境界,乃第十一剑,道剑也。

  如此,则独孤求败最后的无剑胜有剑乃第八剑之上、第九剑之下且极为接近第九剑的境界,大约为第八点八剑(东方不败为第五点九剑,段誉、鸠摩智等为第六剑)。黄裳、王重阳、张三丰、逍遥派祖师为第九剑,达摩祖师为第十剑,佛祖乃第十一剑。

  其实独孤求败只要再进一步,再多一点点,就可以破除武学障,跳出武学的天地,达到自如运用武学非武学的自由境界。至此方知:一切武学(非武学)最终皆以觉悟自性为入道之基;以此为基而起无量妙用,及至圆熟之至,则达一切武学非武学皆“方便即究竟”、无所不达的至上境界。

  且慢!

  佛祖他老人家是最高的第十一剑我没有任何意见,独孤求败是第八点八剑也可以接受,但同样是绝顶高手,为什么、凭什么达摩祖师就在黄裳、王重阳、张三丰、逍遥派祖师之上?给个理由先。

  非“将军”不可吗?

  好吧,既然如此,请听:

  黄裳起初还是有武学障和胜负心的,而且还很重,因为他作《九阳真经》的目的就是要复仇,而且是以天下英雄为敌,试图败尽天下英雄,直到最后,因为相隔时间太长,黄裳再次出山已经是四十年之后,所有对手几乎全部到了寿限而死亡,按周伯通的说法就是老天最后替他将所有的对手都收拾干净了,这时黄裳才终于放下了仇恨,超越了胜负,觉悟了大道。而王重阳,前半生与林朝英争胜,胜负心也算够可以的了——当然王重阳的胜负心不完全是武学障造成,还有情障的因素,直到最后方觉悟大道,成为道学兼武学大师。张三丰则是在贯通道藏的基础上、在近百岁高龄闭关精修之后终于创出与少林武学同辉的武当武学,达到武学的自由王国。再看达摩祖师,祖师在传授少林功夫之前就已经觉悟大道,因此在祖师眼中,武学或非武学都无妨,关键是觉悟本性,武学修习是觉悟本性的方便法门。如此一对比,则其他三大宗师都是在修习武学至圆熟之后,最终破除了武学障,而祖师是在武学之先、本来就破除了武学障,其他三大宗师是后天的破除,祖师则是先天的破除,根本就不用破,因为本来就没有,两者类似于神秀大师“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和慧能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间的区别。至于逍遥派祖师,从他学究天人、胸罗万有来看,他对武学和非武学都达到了自由境界,他对武学障的破除,可能象王重阳等人一样,是后天式破除,也可能和祖师一样,先天就破除了武学障,如此,我们就无法将达摩祖师置于逍遥派祖师之上了。但逍遥派祖师显然有一点与达摩祖师相差甚远,那就是他也许“自觉”的功夫极为圆熟,但“觉他”的功夫很不到家,所以三大弟子心性修持的境界都不是极高,就象虚竹所说的三人“纠缠在贪、嗔、痴三毒之中,不得解脱”,造成了三人之间、再加上李秋水的小师妹四人之间近百年之久的爱恨情仇,但达摩祖师所传承的禅宗、少林寺却高僧辈出,心性修持的功夫极为精纯者大有人在,达摩祖师自觉、觉他的境界都极为高绝,故逍遥派祖师在达摩祖师之下无疑焉。

  到了剑道这种境界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学剑?为了除暴安良?为了成为天下第一?为了维护武林正义?为了超越自我?为了修道?无疑,所有这些都是正确的,甚而是崇高的、伟大的,但都是不彻底的。其实归根结底学剑是无目的的。为什么学?什么都不为。不为什么。只有不为任何目的,不需任何前提,不讲任何条件的学,才是真正的学。纯出天然,本来如斯,自然如此,你不是学剑之大道吗?大道本来一无所求,一无所为。

  为什么诸佛及菩萨普度一切众生?

  为什么诸佛及菩萨对待众生如父母爱恋婴儿?

  为什么诸佛及菩萨甘愿替众生承受一切苦难?

  没有任何理由!

  无缘无故。

  所有这些都是出于诸佛及菩萨的本心本性。

  为什么大道化生养育万物?

  为什么大道化生养育万物之后又任其自消自灭?

  为什么大道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无穷无尽,没完没了?它不嫌麻烦吗?乃至于不嫌无聊吗?

  断非如此。

  所有这些都是大道的本性,都是大道的游戏。

  到了剑道的境界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学剑。只有无所学而学,无所为而学才是真正的学剑——但,这里决不是说,因此达到剑道的境界就不除暴安良了,就不是天下第一了,就不维护武林正义了,就不能超越自我了,就不能修道了。而是指,只有达到剑道的境界,才能无条件的去做所有这些事情,才能自自然然的做到所有这些事情,才能把这些事情做得恰如其分。此时,除暴安良才不可能是简单的疾恶如仇或快意恩仇,而是对于整个武林,无论善恶都要加以拯救,超越善恶之分别,连恶人也要感化,促其成道,这才是真正博大的胸襟。此时,才能不求天下第一而已经是天下第一了。此时才能真正做到维护武林正义,不是维护一人、一派之私利,而是维护天下之公利。此时才是对自我的真正超越。此时才能本来成道。因此,到达剑道的极旨才会真正明白,大道的本性并不是超越——如果非要说超越的话,那也是超越的超越,超越到尽头,超越到不需要超越的境界,也就是——而是如实自然。

  到得如此境界,才能彻底明白武侠小说的真谛。

  武侠小说,一言以蔽之曰:通俗哲学也,尤为通俗之东方哲学也。

  简而言之,易学、道学、佛学乃东方哲学之最精纯、最渊深、最圆融者。易学下出百家,而以儒家为其著者,实则道家之士亦精通易学,本土之易学与道学与西来之佛学相济相化,互融互通,终成儒道佛三教合一之势,中国哲学乃成。

  金庸的武侠世界无非三大系统:佛门、道家、俗家,佛门以少林寺为宗,道家以全真、武当为宗——金庸又自己创造出逍遥,俗家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然终究源于易,归于道。

  佛门之学第一人在金庸作品中非达摩祖师莫属,少林派在天下武林如高山仰止,而祖师于少林派亦如高山仰止。祖师全名“菩提达摩”,“菩提”者,觉悟也;“达摩”者,法也,世间一切现象也,整个无限之法界也,“菩提达摩”者,觉悟世间无量现象之本性也。试问:少林武学何以至高无上?如来心源为本,彻见本来面目,故自少林之学看来,武者,佛心也,教化众生之方便也,不高而何?祖师之绝顶境界难以论之,只能领悟,故仅以诗一首而妄揣测之:禅宗初祖,佛心妙谛;化而为武,七十二技;只履西归,不可思议;应化万千,神龙无迹。

  祖师千年后有高僧名为无名,藏于少林四十三年,无人见,无人识。然而无名老僧真乃藏而未显乎?老僧何尝藏,又何尝显?唯是本来,唯是平常,我就是我,我总是我,众人视而不见,乃曰藏也。无名老僧如神龙偶现,又破壁飞去,试问:从何而来?去往何处?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还是我,你是你乎?

  无名老僧开示武学之道曰:“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子弟学武,乃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故修习任何武功之时,总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学为基,则练武之时,必定伤及自身。大轮明王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度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种的戾气。本寺七十二绝技,每一项功夫都能伤人要害、取人性命,凌厉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一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在我少林派,那便叫做‘武学障’,与别宗别派的‘知见障’道理相同。须知佛法在求度世,武功在于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高,但修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各种厉害的杀人法门了。”如此武学妙义乃王重阳论武之深化:“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是乐此而不疲,可是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当时我听了不信,心想学武自管学武,那是拳脚兵刃上的功夫,跟气度识见又有甚么干系?这十多年来,却不由得我不信了”。当然,当然,既然武侠小说乃通俗哲学,则哲学境界最终决定武学境界之高低明矣。

  道家有四大绝世高手,曰黄裳,曰王重阳,曰张三丰,曰逍遥祖师,与达摩祖师和无名老僧一样,亦皆高不可及也。

  黄裳,源于《易经》之《坤-六五》:黄裳,元吉。坤,至柔之卦,纯阴之卦,其德如大地无所不载,黄者,土之正色也;而五位乃阳爻之正位,黄裳者,阴中之正阳也,刚柔并济也。坤者,顺也,顺乎阳也,坤之正德本即阴阳兼济也,故九阴真经并无阴阳偏胜之弊也明矣。又:土者,五行之中也,调和五行者也,万物土中生,土中长,土中安息,《圣经》曰:来于尘土,又归于尘土。土之德大矣哉,土之性广矣哉。

  王重阳,全真教祖,全真者,本性完备为全,不离本性为真,道家修行以练就纯阳本性为最,故重阳者,阳中之阳也,阳之粹者也,犹《易经》之乾卦,纯阳也。阳以九为极,故道家修炼有九重玄关,内丹乃经九转而成,《道德经》九九归一,至八十一章而终也。

  张三丰之名,来自其北游宝鸣之时,见三峰卓立云海,而改君宝为三丰,此乃其觉悟三教同源、三教平等之意无疑焉。而武当之名,乃来自“非玄武大帝不能当之”,玄武大帝,镇于北方之真神也,五行属水也,易经言:“天一生水”,万物之原始也;水之德尤为道家推重,老子崇之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教以天地水并称为三官,可见水在道家地位之高;水之性柔,此正与张三丰所悟以柔克刚之道相通,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逍遥派乃源自庄子之学,“逍遥”源自内七篇之第一《逍遥游》,自在逍遥,率性而行,道家之风骨也,逍遥派三大绝学皆道学之体现:北冥神功即《逍遥游》之境界,汪洋恣肆而行云流水;小无相功乃现道家无形无相之妙,老子有言: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捕之不得,名曰微。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妙哉!至于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的来历,是老子一下生之时(释迦牟尼亦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人会说:老子太妄自尊大了,不符合道家随和谦冲之道。你知道老子所说的“我”是谁乎?我者,道也,老子即道之化身也,故天上天下以道为尊也,有何不当之处?如此,逍遥派可谓直入道学之堂奥也,而凌波微步按六十四卦而变换,则逍遥派亦可谓精通易学者也,乃融会道易之学而为一者,当真高妙。

  如此,独孤求败属于何境界也?善哉此问。独孤求败乃剑侠也,武侠世界中之求道者也。独孤求败乃为剑而生者,剑—或者说剑道—就是他的生命,乃至于是他的灵魂。独孤求败与古龙笔下的西门吹雪一样,遗世独立,迥出凡尘,是武侠世界中卓绝、孤傲的寂寞高手。尼采曾经如此评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空谷足音乃哲学家的命运”,为什么?为什么哲学家的命运都是“空谷足音”?只因他们远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独孤求败在玄铁重剑之时即已横行天下,则木剑、独孤九剑、六脉神剑之时呢?独孤求败可谓远远超越其时代者,然而何为哲学家?尼采曰:哲学家就是“永远追求超越的人”,独孤求败不以超越自己的时代为满足,而进一步超越自己,不是永远追求超越的人吗?所以独孤求败就是武侠世界中的哲学家。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独孤求败可谓终生践行老子之道者也,终身学习之典范者也。终其一生,独孤求败将自己的整个生命、全部身心都投入于对剑道的孜孜不倦的探求之中,矢志不移,勇猛精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难道不是独孤求败一生诚心向道的写照吗?尼采高度赞赏赫拉克利特曰:“不斤斤计较于现在和当下(而永远追求超越),这是伟大哲学天性的本质所在,因为他拥有真理,无论时间之轮怎样随心所欲的滚动,决不可能躲过真理”,无论武侠世界中的不同剑法和门派如何灭了又生、生了又灭,但其中的剑道却永恒不变,因为剑道就是武侠世界中的“真理”,而独孤求败就是追求并拥有此真理的剑侠。“世界永远需要真理,所以永远需要赫拉克利特”;武侠世界中永远需要剑道,所以永远需要独孤求败。

  哲学乃科学与诗之合体,科学循序渐进,越来越广大精微,至于最高境界乃归于哲学,诗乃顿超一切层次,直入哲学之心髓,科学乃哲学之下半截,诗乃哲学之上半截。如此,木剑之前的境界为科学,木剑之后,不滞于物,如行云流水,诗之意境也。杨过、郭靖、萧峰等主要得哲学之科学境界,令狐冲、周伯通等主要得哲学之诗的境界——而此诗的境界至于古龙武侠世界中的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等,达到最自由的发挥,堪称妙不可言也。

  如此,达摩祖师、张三丰等为武侠世界中之圣哲也。

  到得如此境界,才会彻底明白“江湖”的真谛。

  何为“江湖”也?

  《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在灾难面前的互相救助固然感人至深,但不如“相忘于江湖”来得自由自在。

  “江湖”才是鱼的自由王国,才是鱼自己的天地,才是鱼的真正家园啊。

  可是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这怎么可能?

  江湖是自由的天地,人在这个自由的天地中怎么会“身不由己”、感到不自由?

  “是什么迷惑了我们的双眼?”

  因为有障在!

  学武走火入魔是因为有武学障,学知识形成偏见是因为有知见障,被感情所困、所折磨是因为有情障,被声名所累、争名夺利是因为有声名障???简直是一切皆障,举步维艰乃至寸步难行也。

  障从何来?

  来自执着。

  执则迷,迷则看不清本来面目,看不清本来面目则分不清真实虚假,分不清真实虚假则认虚假为真实,颠倒颠倒矣,佛言:一切众生皆颠倒。

  太虚大师言:破尽执着即是佛。怎么破尽?

  欲破尽执着,当知:执着何来?

  来自不觉悟,来自不能如实觉悟自己的真实本性,因此不能自主把握自己的本性。

  俗语说:性格决定命运。但什么是性格?不就是你自己特有的本性吗?不就是你自己本性的外现吗?

  但既然如此,那就是说:我自己的本性决定命运喽。可为什么我把握不了命运,命运却支配着我呢?

  不是刚说了吗:来自不能如实觉悟自己的真实本性,命运就是自己的本性,只不过是未觉悟到的、因此未完全自己把握住的本性。

  彻底觉悟、完全把握住自己的本性者,如佛祖与菩萨,没有命运,也没有性格,只有自由。“应物任随形”,具备一切性格于一身而跳出一切性格之束缚,所以佛祖有千百万亿、无量化身应现而本性永恒不变,所以观音菩萨以三十三身度众生,或化为佛身,或化为菩萨身,或化为罗汉身,或化为帝释身,乃至化为畜生身,而实皆为观音菩萨也。

  到得如此境界,乃明了:江湖就是众生自己所造就。如果每一个众生都行善,则江湖就是天堂;如果每个众生都作恶,则江湖就是地狱;如果每个众生都超越善恶之分别,则江湖就是本来之实性。

  所以,江湖就是世界,不仅是民间追求的理想世界,也是广义上的“天下”意义上的世界,甚至连“天上”、三十三天、三界乃至整个宇宙也都是江湖的范围。

  无量大千世界、一真法界就是一个大江湖!

  小的江湖,武林意义上的江湖,你可以金盆洗手,可以退出去;人间这种意义上的江湖,如果你真的厌倦了,也可以出世,也可以退出去;这个无限大的、包罗万象的大江湖,你往哪里退?你退得出去吗?

  佛祖也在宇宙里面,也在三界之中,怎么说“跳出三界外”呢?

  佛祖说:烦恼即菩提,只因佛祖已经破了烦恼菩提分别之相。跳出三界,只因已经不再被三界所困,故你可以说佛在三界之中,也可以说佛在三界之外,其实佛祖根本就没有内外之别。

  谁才是无限大的超级宇宙江湖中的大侠?佛祖是也,一切觉悟本性、自作主宰的圣人是也。

  他们才真正做到了“笑傲江湖”、“相忘于江湖”、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游戏江湖。

  到得如此境界,则一切皆与剑道本性一如,比如禅,比如诗——连宇宙都成了江湖,连这个最大的江湖都能笑傲,还有什么不能化为一体的呢?

  今以剑道论禅,世间一切万象为孤独九剑之境界;无相为无形剑气的境界;觉悟自己的本性乃真剑也;由自觉而觉他,普度一切不觉悟之众生,乃为无剑;一切众生本性皆与诸佛平等为平等之剑;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即是涅槃相因此佛祖不入涅槃、不度众生乃妙剑,如来实性常住故佛祖不入涅槃,普度一切众生而不执任何众生之相故不度众生,即《金刚经》一开篇所说“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已,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超越一切境界、觉行圆满为道剑。

  故神秀大师所呈之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是孤独九剑中纯粹之相的境界,当然被五祖斥为未见本性。惠能大师所呈之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曰亦未见性,乃无形之剑,仍未是真剑。及至机缘成熟,五祖乃密为惠能大师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师乃真见性矣,故才有“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之语,此方为真剑的境界,五祖乃知大师已见性,故传衣钵,为六祖也。

  今以剑道论诗,则广义言之,李白、杜甫之作品为诗人之诗,《道德经》、《易经》、佛经乃圣人之诗,凡夫俗子一切言谈,是凡人之诗,一切语言文字之诗的总体乃诗之独孤九剑也。释迦牟尼之“不可说,不可说”,老子之“道可道,非常道”,庄子之“得意忘言”,诗家之“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凡人之不可言说之事等等无言境界乃为无形剑气。无论由语言文字还是无言,由此而觉悟人生的真谛就是真剑境界。由人生真谛之觉悟而扩展到宇宙真理之觉悟,乃为无剑。觉悟人之本性与造化之真理内外一如为平等剑。无所谓内外不内外为妙剑。离一切内外之分别或无分别乃道剑也。

  所以,什么是剑道?什么是禅心?什么又是诗魂?剑道、禅心、诗魂乃至一切的一切皆本性一如,各个圆成,完备具足之极、自由自在之至。

  有道是:剑道若深带诗魂,诗魂曲赋有禅心;禅心入世生剑道,无愧今古江湖人。

  返朴归真证诗魂,一花一叶具禅心;有为无时明剑道,圣贤由来是凡人。

  剑道妙处即诗魂,诗达明时本禅心;心性具足合大道,道通凡圣原天真。

  剑非剑兮魂非魂,超凡越圣始为真;纵横如意皆成道,无量方便不二门。

  有剑有魂皆为道,无剑无魂同成真;亦有亦无全妙如,非有非无悉佛心。

金庸书屋

上一页 回目录 金庸书屋 iis7站长之家


金庸网 金庸书屋 金庸小说 金庸小说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