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 iis7站长之家
金庸小说全集

金庸网 > 金庸小说全集 > 金庸识小录

金庸识小录

慕天颜逸事

  慕天颜在《鹿鼎记》里出场不到80页,但读过这80页,一个深谙官场处世之道、细心、乖巧、圆熟、周到、精干的官僚形象如在眼前。钦差大臣韦小宝驾临扬州,因故触发了幼时所受的禅智寺和尚打骂之辱,不禁心头火起,一心找茬想毁了禅智寺的芍药盛景。“布政司慕天颜是个乖觉而有学识之人”(第1495页),先顺着钦差大臣的话说和尚的不是,接下来给钦差大臣讲故事,说到后来,让钦差大臣心满意足:

  慕天颜又道:“韩魏公后来带兵,镇守西疆。西夏人见了他怕得要死,不敢兴兵犯界。西夏人当时怕了宋朝两位大臣,一位就是韩魏公韩琦,另一位是范文正公范仲淹。当时有两句话道:‘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将来韦大人带兵镇守西疆,那是‘军中有一韦,西贼见之忙下跪’!”

  韦小宝大乐,说道:“‘西贼’两字妙得很,平西王这西……”忽然心想:“吴三桂还没起兵造反,可不能叫他‘西贼’。”忙改口道:“平西王镇守西疆,倒也太平无事,很有功劳。”吴之荣道:“平西王智勇双全,劳苦功高,爵封亲王,世子做了额驸。将来韦大人大富大贵,寿比南山,定然也跟平西王一般无异。”韦小宝心中大骂:“辣块妈妈,你要我跟吴三桂这大汉奸一般无异。这老乌龟指日就要脑袋搬家,你叫我跟他一样!”

  慕天颜平日用心揣摩朝廷动向,日前见到邸报,皇上下了撤藩的旨意,便料到吴三桂要倒大霉,这时见韦小宝脸色略变,更是心中雪亮,说道:“韦大人是皇上亲手提拔的大臣,乃是圣上心腹之寄,朝廷柱石,国家栋梁。平西王目前虽然官爵高,终究是不能跟韦大人比的。吴府尊这个比喻,有点不大对。韦大人祖上,唐朝的忠武王韦皋,曾大破吐蕃兵四十八万,威震西陲。当年朱泚造反,派人邀韦忠武王一同起兵。忠武王对皇帝忠心不贰,哪肯做这等大逆不道之事?立刻将反贼的使者斩了,还发兵助朝廷打平反贼,立下大功。韦大人相貌堂堂,福气之大,无与伦比,想必是韦忠武王传下来的福泽。”

  韦小宝微笑点头。其实他连自己姓什么也不知道,只因母亲叫做韦春芳,就跟了娘姓。想不到姓韦的还有这样一位大有来头人物,这布政司硬说是自己的祖先,那是硬要往自己脸上贴金;听他言中之意,居然揣摩到吴三桂要造反,这人的才智,也很了不起了。(第1498—1499页)

  话说到这个份上,“明知布政司转弯抹角、大费心机的一番说话,意在保全这禅智寺前的数千株芍药”(第1501页),韦大人也得遵从官场规矩,不能驳了别人的面子。同样是遵从官场的规矩,韦小宝“破获”了“吴之荣策反案”后,慷慨地拉上抚台藩台,将这一大案“算是咱们三人一齐立的功劳好了”。这时候慕天颜说:“总督麻大人回去了江宁,钦差大臣回奏圣上之时,最好也请给麻大人说几句好话。”(第1577页)

  这里当然都是“小说家言”。但就慕天颜为官之谨慎周到,以及吴三桂叛乱前与慕天颜的关系而言,也有历史真实的底色。《履园丛话·旧闻》“测字”条(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8页):

  闾门外上津桥朱某,家贫,欲入山寻死,遇仙解救,授测字一书,其验如神。求之者必需预定日期,每日只测一字,取资一两,悬牌门首,某日测某人字。时吴三桂将反,有文书来,向苏藩库借饷十万两。方伯慕公天颜踌躇莫决,乃延朱测字,且告以故。朱曰:“请命一字。”适几上有残柬,慕公随手翻转,指“正”字为枚。朱曰:“不可借。‘正’似‘王’字,王心已乱。且柬正面合几上,正而反矣,即反之兆也。”慕即拒之。未几,果应其言。

  吴三桂没借到的饷,当然用来打吴三桂了。《鹿鼎记》也有交代:

  慕天颜又道:“皇上对吴逆用兵,可惜卑职是文官,没本事上阵杀贼。卑职已秉承总督大人、抚台大人的意思,十天之内,派人押解一批粮饷送去湖南,听由皇上使用。”(第1578页)

金庸书屋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


金庸网 金庸书屋 金庸小说 金庸小说全集